近日,从湖北省文旅厅获悉,“十一”假期期间,湖北旅游市场迎来显著增长,通过构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消费新场景与新业态,成功跻身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行列。截至10月8日,全省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达到69.7%,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均按可比口径统计,充分反映了湖北旅游在假期中的强劲复苏与广泛吸引力,为区域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武汉作为湖北省会城市,成功入围国庆节国内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其目的地航线订单量同比增长68%,显示出交通枢纽与旅游资源的协同效应。襄阳、宜昌、荆州等重点城市以及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山等知名旅游景区持续保持高热度,各类主题产品与文化活动受到游客广泛追捧。这些成就不仅凸显了湖北旅游的多元魅力,也体现了其在资源整合与市场推广上的成效。
湖北旅游在创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围绕全链条服务推出一批新产品,构建了融合性消费场景。全省70余家A级旅游景区联合推出160余项“文旅+”新产品,涵盖科技、自然与文化等多重元素。例如,武当山景区打造的《武当一梦》演出,运用全息交互技术,生动展现武当武术的刚柔并济与道家哲学的深邃意境,尽管演出场次大幅增加,仍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恩施大峡谷引入外骨骼登山与机器狗伴游项目,将现代科技与户外体验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参与。东湖风景区的帆船、皮划艇及智能游船等水上体旅项目,累计接待游客7.8万人次,同比增长11%,成为湖北旅游亲水活动的新亮点。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还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国际市场上,湖北旅游的影响力逐步提升,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神武峡”重点景区备受外国游客青睐。节日期间,恩施航空口岸出入境外籍旅客占比超过九成,这些游客大多被湖北旅游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文化底蕴所吸引。这一趋势表明,湖北旅游正通过国际化推广与服务质量提升,逐步拓展全球客源市场,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文化演艺活动是湖北旅游的另一大支柱。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推出超千场文艺演出,包括睡虎地秦简题材历史话剧《云梦轶事》、昆曲《牡丹亭》、青春版歌剧《洪湖赤卫队》等优秀剧目,轮番上演涵盖戏曲、歌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演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夜间文化盛宴,还深化了湖北旅游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在观光之余感受到历史与艺术的融合魅力。
此外,湖北旅游通过“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活动品牌,将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结合。各地陆续举办160余场营业性演出活动,以及武汉网球公开赛、首届国际足联女足冠军杯、中国汽车漂移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与参与者,直接拉动了演赛周边餐饮、住宿与商超的消费水平,显示出湖北旅游在促进消费升级与产业联动方面的巨大潜力。
总体来看,湖北旅游在“十一”假期中通过产品创新、场景构建与活动策划,实现了游客接待量与服务质量的同步提升。未来,湖北旅游将继续优化全链条服务,拓展多元业态,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更富特色的旅游体验,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