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676.54亿!2025黔东南上半年GDP增速5.2%,文旅+生态驱动经济新跃升!
2025黔东南上半年gdp:增速稳健,展现区域经济新活力
2025年上半年,黔东南地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黔东南上半年gdp达到了676.54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42.91亿元的可观增量。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同比增长率为5.2%,展现出良好的增长韧性;名义增速则达到6.77%,反映了经济总量的有效扩张。这一组数据为观察黔东南州当前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提供了重要窗口。

1、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676.54亿元的黔东南上半年gdp总量,标志着区域经济规模迈上了新台阶。5.2%的实际增长,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体现了黔东南在复杂外部环境下的发展定力与内生动力。42.91亿元的增量,不仅为地方财政、就业及民生改善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核心动能:多元驱动下的增长韧性
深入剖析黔东南gdp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呈现多点支撑的特征:
特色生态农业提质增效:以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畜牧等为主导的特色山地农业持续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作用显著,绿色、有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速走向全国市场,为第一产业提供了稳定支撑,夯实了增长基础。
文旅融合释放强劲活力:作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核心区,黔东南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其核心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村BA”、“村超”等特色文旅IP热度不减,有效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民族手工艺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拉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体黔东南gdp增长的关键引擎。
绿色工业与特色加工稳健前行: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原则下,黔东南州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如水电、风电)、特色食品加工(如酸汤、米酒、山茶油)、民族医药制造以及资源精深加工等绿色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为第二产业注入了持续动力,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稳固。
3、结构特点:服务业引领,协调发展
从产业结构观察黔东南上半年gdp的构成,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贡献率持续领先,这主要得益于文旅产业的强劲复苏和现代服务业的逐步发展。同时,第一产业(农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稳住了基本盘,第二产业(工业)的绿色转型则提供了有力支撑,三产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更趋协调,体现了发展质量与可持续性的提升。
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充分证明,黔东南州正沿着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道路稳步前行。676.54亿元的2025黔东南上半年gdp黔东南gdp成绩单,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发展模式转型与质量提升的体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黔东南州有望在下半年延续稳健增长态势,书写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