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湖北人口数据公布的结果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为5834万人,较上一年度减少4万人,名义增长率为-0.07%。在这一趋势基础上,综合人口自然变动与迁移流动等多重因素,预计2025年湖北人口总量将继续小幅下降,总数约为5830万人。这一预测数据反映出湖北人口发展已进入总量缓慢收缩、结构持续调整的新阶段。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人口大省,湖北人口的变化不仅关系到本省经济社会运行,也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湖北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较为复杂。首先,生育水平持续走低是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全省出生人口数量逐年下降,育龄妇女规模缩减以及生育意愿减弱共同导致自然增长动力不足。其次,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客观上提高了人口死亡率,进一步压缩了自然增长空间。此外,在人口流动方面,虽然省会武汉等中心城市仍保持一定的人口集聚能力,但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县市的人口外流现象尚未根本扭转。省际迁移中,湖北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务工流出规模仍高于高层次人才引入规模,这也对人口总量产生负面影响。多重因素叠加,使得湖北人口保持缓慢负增长态势。

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视角看,湖北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正同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相应下降,社会抚养压力加大。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仍将持续,预计城镇人口占比将突破百分之六十五,城乡人口分布格局进一步调整。这一结构性转变既带来挑战,也蕴含机遇。一方面,老龄化会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另一方面,城镇化促进人口集聚和效率提升,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如何应对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双重转变,是湖北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湖北人口的变化与全国人口发展趋势总体一致。中国人口总量已进入负增长阶段,各省份普遍面临人口增长放缓或收缩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下,湖北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其人口变动又具有区域性特征。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湖北人口流出压力相对较小;与西部省份相比,湖北又具有更好的产业基础和城市吸引力。因此,在总量收缩的同时,湖北人口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仍有较大空间。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就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人口总量下降的背景下实现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
面对人口发展新形势,湖北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应对的策略。一方面应着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通过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方式提升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需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以质量替代数量,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弥补劳动力规模下降的影响。同时,应进一步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发挥武汉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省内人口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此外,还应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总体而言,2025年湖北人口预计保持在5830万左右,呈现温和下降态势。这一变化是人口转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不必过度担忧,但需高度重视。未来湖北应从关注人口规模转向更加注重人口质量和结构,通过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湖北人口的未来发展,需要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局中统筹谋划,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